课程编号
02
第二课:建筑选址及其重要性
本课探讨了建筑选址对建筑技术和设计的影响,重点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建筑的形态、材料选择、施工方式以及相关技术决策。
一、为什么选址很重要?
建筑的地理位置对其设计和建造方式有重大影响。不同地区的天气、地质、材料供应、建筑传统等因素都会影响建筑的形态。例如:
• 气候影响:
• 多雨或多雪地区通常采用 斜屋顶(Pitched Roof),以利于排水和防渗漏。
• 干燥炎热地区较多采用 平屋顶(Flat Roof),以减少热量积聚。
• 地震影响:
• 日本等地震多发地区采用抗震设计,如柔性结构、抗震支撑系统等。
• 风环境影响:
• 坡顶建筑或山顶建筑需要考虑抗风设计,如流线型屋顶、加固结构等。
• 材料供应:
• 选用当地可用材料可降低成本,提高建筑适应性,如北欧使用木材、地中海使用石材等。
二、如何获取选址信息?
1. 观察性信息(Observable Information)
这是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数据研究获得的信息,包括:
• 天气:
• 研究该地区的长期气候模式,而不仅是短期天气变化。例如英国东北部冬季温和、降雨较多,这影响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。
• 地形:
• 判断场地是 平坦、斜坡、沙质、湿地 等,以决定地基设计和建筑排水方式。
• 周边环境:
• 考虑周围建筑、树木、景观、视野及通行方式,以优化建筑布局。
• 风向与暴露程度:
• 是否处于 庇护环境(如山脚)还是 暴露环境(如山顶),影响建筑的风荷载设计和通风策略。
• 海洋环境:
• 靠近海洋的建筑需要考虑 防腐材料,如采用 不锈钢 而非普通钢材,以防盐分侵蚀。
2. 微气候(Microclimate)
微气候指局部区域的特殊气候状况,比如:
• 房屋朝向对温度的影响:
• 南向墙面(阳光充足)较干燥,而北向墙面(阴影较多)湿度较高,可能导致霉菌问题。
• 植被影响:
• 树木可作为 风屏障、隐私屏障、降温措施,同时也能增加美观性和生态价值。
三、建筑形态与选址适配
根据地理条件优化建筑形式,如:
• 高降水地区:
• 采用陡坡屋顶,以减少雨水积聚和渗漏风险。
• 陡坡地形:
• 采用 阶梯地基(Stepped Foundation)适应地势,或使用 挡土墙 创造平坦地基。
• 极端环境(如海岸):
• 采用 耐腐蚀材料(如不锈钢五金、抗风玻璃窗)应对恶劣天气。
四、施工可行性与挑战
1. 施工可达性(Access for Construction)
• 施工通道限制:
• 如果道路狭窄或陡峭,大型施工车辆(如混凝土搅拌车、起重机)可能无法进入,需调整施工计划。
• 起重设备需求:
• 大型材料(如预制混凝土、超大玻璃窗)可能需要起重机,增加施工成本。
• 混凝土供应:
• 施工场地离混凝土工厂较远时,可能需要 泵送混凝土 或 现场搅拌,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。
2. 施工安全(Construction Safety)
• 施工难度较高的地形(如陡坡)可能增加工人受伤风险。
• 选择轻量化、易搬运的材料有助于降低施工难度。
3. 施工人力资源(Available Skills)
• 选择适合当地建筑工人的施工方式。例如,在缺乏熟练木工的地区,可能不适合采用大规模木结构建筑。
4. 施工废弃物处理(Waste Management)
• 城市与偏远地区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不同。偏远地区可能需要 提前规划 废弃物存放与运输方案。
五、建筑选址的关键考量
1. 环境因素:气候、地形、风暴风险、地震风险、洪水风险。
2. 建筑材料:是否能就地取材?材料运输成本如何?
3. 施工挑战:道路条件、设备需求、工人技能可得性。
4. 建筑形式:如何优化建筑外形以适应环境?如坡屋顶排水、南向采光等。
5. 经济可行性:建筑方案如何兼顾功能、施工难度和成本?
六、总结
• 建筑选址是影响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键因素,不同地理位置需要不同的设计策略。
• 通过深入了解 气候、地形、风环境、可用材料、施工条件,可以优化建筑方案,提高施工效率,并降低长期维护成本。
• 未来课程将深入探讨 具体建筑技术 如何应对不同选址环境的挑战,如结构系统、施工工艺等。
本课强调了 建筑技术与选址的紧密联系,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设计初期就做出更合理的决策,以提高建筑性能和可持续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