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编号
07
第七课:建筑结构体系(Structural Syst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)
本课在 第六课(建筑结构原理) 的基础上,进一步探讨 建筑结构体系,重点介绍 超结构(Superstructure) 和 次结构(Substructure) 的概念,以及如何 正确传递荷载 以确保建筑的安全与稳定。本课还介绍了 框架结构的挑战 及 解决方案,包括 抗侧向变形、防止倾覆、避免地基问题。
一、建筑结构体系概述
建筑可以被分为 两大部分:
1. 超结构(Superstructure):
• 指 地面以上 的建筑部分,包括:
• 屋顶(Roof)
• 楼板(Floors)
• 外墙(Walls)
• 窗户和门(Openings)
2. 次结构(Substructure):
• 指 地面以下 的建筑部分,包括:
• 地基(Foundation):承载整个建筑荷载,并将其传递至土壤。
• 地下墙体(Basement Walls):如果建筑有地下层,则需要承受侧向土压力。
3. 防潮层(DPC - Damp Proof Course):
• 超结构与次结构的分界线通常为 防潮层,用于防止地基中的水分渗入建筑主体。
二、荷载传递路径(Load Path)
建筑必须确保荷载能 顺畅地传递到地基,否则可能出现 变形、开裂或倒塌。荷载的传递路径如下:
1. 屋顶 → 楼板
2. 楼板 → 梁
3. 梁 → 柱
4. 柱 → 地基
5. 地基 → 土壤
目标:
• 所有结构构件必须连接紧密,确保荷载能逐层向下传递,不会造成局部受力集中。
三、基础(Foundation)的作用
建筑基础的核心作用是:
1. 均匀分布荷载:
• 通过扩大接触面积,使地面承受的 压强 降低,防止沉降。
2. 提供稳定性:
• 确保建筑 不会倾覆或滑移。
3. 适应地质条件:
• 依据 土壤类型 选择合适的地基设计。
常见地基类型
地基类型 | 适用情况 |
浅基础(Shallow Foundation) | 适用于 土壤坚实的地区,如独立住宅 |
条形基础(Strip Foundation) | 适用于 砖石结构建筑,能均匀分布荷载 |
筏板基础(Raft Foundation) | 适用于 软土地基,能防止 不均匀沉降 |
桩基础(Pile Foundation) | 适用于 松软或不稳定地基,通过 桩柱 传递荷载到更深的土层 |
四、框架结构(Frame Structures)
现代建筑多采用 框架结构,其特点是:
1. 提供开敞空间:
• 不同于传统承重墙,框架结构能创造 更大的开窗面积,提高建筑的 通透性和美观性。
2. 更轻、更经济:
• 框架结构 用材更少,成本更低,特别适用于 高层建筑。
框架结构的主要问题
框架结构在受力时可能遇到 三大挑战:
1. 侧向变形(Racking):风荷载或地震可能导致 框架结构倾斜。
2. 倾覆(Overturning):强风可能导致 整个建筑翻倒。
3. 滑移(Sliding):建筑可能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 沿地基滑动。
五、框架结构的抗变形策略
1. 抗侧向变形(Racking Resistance)
• 解决方案:
• 剪力墙(Shear Walls):使用 混凝土墙 增加建筑刚性。
• 斜撑(Diagonal Bracing):在框架结构中 增加“X”形钢支撑。
• 刚性连接(Rigid Joints):提高 梁柱节点 的刚度,减少变形。
2. 防止倾覆(Preventing Overturning)
• 解决方案:
• 连接构件(Holding Down Straps):
• 使用 钢带 将 上部结构固定至地基,防止被风吹翻。
• 加重基础:
• 通过增加地基重量 增强建筑的稳定性。
3. 防止滑移(Preventing Sliding)
• 解决方案:
• 地基锚固(Anchor Bolts):
• 使用 膨胀螺栓(Frame Anchors)固定框架至地基,防止地震时滑移。
六、建筑基础问题及应对措施
1. 地基沉降(Subsidence)
• 原因:
• 地基土壤承载力不足,导致建筑逐渐下沉。
• 解决方案:
• 采用 筏板基础 或 桩基础,确保建筑荷载均匀分布。
2. 地基膨胀(Heave)
• 原因:
• 黏土层受水分影响膨胀,导致地基 抬升。
• 解决方案:
• 排水系统 设计合理,防止水分滞留。
七、建筑结构体系的分类
1. 钢框架结构(Steel Frame Structure)
• 适用于 高层建筑、桥梁、工业厂房。
• 优点:
• 强度高、重量轻、施工快。
• 挑战:
• 需 防火涂层 保护,防止高温导致失效。
2. 混凝土框架结构(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)
• 适用于 住宅、商场、办公楼。
• 优点:
• 耐久性强,抗火性能好。
• 挑战:
• 自重大,需要强地基支撑。
3. 砖石结构(Masonry Structure)
• 适用于 低层住宅、历史建筑。
• 优点:
• 保温、隔音效果好。
• 挑战:
• 抗震性能差,不能用于高层建筑。
八、总结
1. 建筑可分为超结构(Superstructure)和次结构(Substructure):
• 超结构包括屋顶、楼板、外墙;
• 次结构包括地基、地下墙体。
2. 荷载必须顺畅传递至地基,确保建筑稳定:
• 通过 框架、剪力墙、基础锚固 来优化结构。
3. 框架结构需要额外支撑,防止侧向变形、倾覆和滑移:
• 采用 剪力墙、斜撑、刚性连接 增强稳定性。
4. 不同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:
• 钢框架 适用于高层;
• 混凝土框架 适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;
• 砖石结构 适用于低层建筑。
本课为 下一课(木结构建筑体系) 奠定基础,后续将探讨 木结构的特点、优缺点和施工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