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编号
09
第九课:平台框架建筑(Platform Frame Construction)
本课深入探讨 平台框架(Platform Frame) 的构造方式,这是目前 最广泛使用的轻型木结构体系。相比于 气球框架(Balloon Frame),平台框架更加 安全、易于施工且防火性能更好,适用于 低层和中层建筑(1-7 层)。
一、平台框架概述
1. 平台框架的起源
• 源自气球框架(Balloon Frame),但优化了施工方式。
• 由 美国传入欧洲,在苏格兰、德国、丹麦等国家广泛使用。
• 适用于 住宅、商业建筑、公共建筑,特别是在 气候寒冷地区,因其 保温性能良好。
2. 平台框架 vs 气球框架
对比项 | 平台框架(Platform Frame) | 气球框架(Balloon Frame) |
结构方式 | 每层楼分别建造,逐层堆叠 | 竖向墙体贯穿多层 |
施工难度 | 简单,易安装 | 复杂,需长木材 |
防火性能 | 更好,楼板阻断火势 | 火势可沿竖向蔓延 |
稳定性 | 较好,减少侧向变形 | 结构较柔软,需额外加固 |
应用范围 | 住宅、商用建筑 | 早期北美木屋 |
结论:
• 平台框架采用逐层搭建方式,避免了气球框架的施工难题和火灾隐患,因此成为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主流方案。
二、平台框架的优点
1. 施工速度快:
• 可在 工厂预制墙体,现场只需 拼装,减少湿作业(如砌砖)。
2. 成本更低:
• 采用 标准尺寸木材(如 50×150mm),无需大尺寸原木。
• 钉子、钢角件替代传统榫卯连接,减少人工成本。
3. 防火性能更优:
• 每层楼的 楼板充当防火隔离层,阻止火势蔓延。
4. 保温隔热性好:
• 墙体内部填充保温材料(如玻璃棉、矿棉)。
• 适用于 寒冷气候地区(如苏格兰、加拿大、北欧)。
5. 结构轻盈,地基要求低:
• 比砖混结构轻,地基压力小,可减少基础施工成本。
三、平台框架的结构组成
1. 墙体结构
• 墙体主要由竖向木柱(Studs)组成,通常采用:
• 400mm 或 600mm 间距,适配 1200mm×2400mm 的标准板材(如 OSB 板)。
• 木柱尺寸常见为 50×150mm(2×6 英寸)。
• 墙体关键构件:
构件名称 | 作用 |
底板(Soleplate) | 连接地基,提供稳定支撑 |
木柱(Studs) | 主要承重构件 |
顶部横梁(Top Plate) | 连接木柱,传递上层荷载 |
剪力板(Sheathing) | OSB 或胶合板,用于抗侧向变形 |
2. 楼板系统
• 木梁(Joists) 支撑楼板,每 400-600mm 一根。
• 常见木梁规格:
• 50×200mm(2×8 英寸)
• 50×250mm(2×10 英寸)
• 采用 金属连接件(Joist Hangers) 固定木梁,增强承重能力。
3. 结构加固
• 防侧向变形(Racking Resistance):
• 使用 剪力板(OSB 或胶合板) 作为 抗风抗震结构。
• 也可采用 斜撑(Diagonal Bracing) 加固。
• 防止沉降与滑移:
• 采用 锚固螺栓(Frame Anchors),固定墙体至地基。
四、平台框架的施工步骤
1. 安装底板(Soleplate)
• 在地基上固定 防潮层(DPC),防止水分侵入木结构。
2. 竖立墙体(Stud Walls)
• 预制或现场组装 木柱、顶部横梁,并固定剪力板。
3. 安装楼板系统
• 木梁(Joists) 通过 金属连接件 固定至墙体。
4. 重复步骤,搭建上层
• 逐层搭建,直至达到设计高度。
5. 安装屋顶
• 屋架(Trusses)或 木梁 支撑屋顶。
6. 保温与外部封装
• 在墙体内填充 保温材料,安装 外墙防水层。
五、平台框架的建筑高度限制
1. 平台框架的适用高度
• 适用于 1-3 层住宅,但经过优化设计可达 6-7 层。
• 挑战:
• 层高越多,木材收缩累积越明显,影响 窗户、楼梯对齐。
• 超过 6 层时,建议 结合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提高稳定性。
2. 结构变形与收缩
• 木材随时间可能出现收缩(Shrinkage):
• 每层木材 可能收缩 5mm,导致建筑整体收缩。
• 高层建筑 需在设计时考虑木材变形。
六、如何在平台框架中安装门窗
1. 窗口和门洞的结构
• 需要 额外的支撑结构(Lintel) 以承受上方荷载:
• 过梁(Lintel):相当于小型梁,支撑门窗上方结构。
• 短柱(Cripple Studs):安装在窗户和门下方,提供承重支持。
2. 区域术语差异
• 不同地区对构件命名不同:
• “Top Plate” 可能在其他地区称为 “Head Plate”。
• “Nogging”(填充木块)在某些地区称为 “Dwang”。
七、总结
1. 平台框架是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主流方式,适用于 低层和中层建筑(1-7层)。
2. 相比于气球框架,平台框架施工更安全,防火性能更优,且成本更低。
3. 墙体采用标准化木柱(50×150mm),间距 400-600mm,配合 OSB 板增强抗侧向能力。
4. 施工采用“逐层搭建”方式,每层楼板作为下层的施工平台,提高施工效率。
5. 平台框架适用于工厂预制,可大规模应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。
6. 适用于 1-7 层建筑,但需注意高层建筑的木材收缩问题。
下一课将深入探讨“木框架的节点连接方式与抗震设计”,进一步提升对平台框架建筑的理解。